勢銀發布《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氫儲能發電何時何場景將具備成本競爭力?

2022-10-03 00:00

在“雙碳”目標的推進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未來電力系統能否在高比例波動可再生能源的情況下靈活運行,對于確保現代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勢銀(TrendBank)分析認為,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50%時將需要季節性儲能技術。其中,氫儲能因眾多****的優勢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氫儲能發電系統目前的成本結構、平準化度電成本、未來降本空間、與鋰電池儲能相比的成本競爭力等諸多影響其未來發展趨勢的經濟性因素尚未清晰。

本篇報告將就以上問題展開分析研究,通過氫儲能發電系統成本競爭力的分析,報告將得出氫儲能的成本現狀、適用場景,以及有助于提高經濟性的相關建議。

報告要點:


  • 目前氫儲能(使用PEM電解槽)的平準化度電成本高達8.42元/kWh,相較鋰電池的0.77元/kWh無成本競爭力;


  • 較高的設備成本、較高的運維費用、較低的能量轉換效率是導致目前氫儲能LCOS較高的主要原因;氫儲能LCOS未來有較大降本空間,2030年有望降至1元/kWh以下;


  • 勢銀(TrendBank)預測,2030年,儲能時長大于9小時時,氫儲能相較鋰電池儲能將展現出LCOS競爭優勢;


  • 氫儲能LCOS對能量轉換效率及調峰利用小時數最為敏感,前者有賴于技術突破,后者也可看作電站使用率;


  • 目前提高氫儲能電站運行經濟性的手段主要包括:優先選址風光資源較豐富、綠電電價較低的地區;設備優化配置;氫、氧、熱高效利用等。

一、目前氫儲能(使用PEM電解槽)LCOS高達8.42元/kWh,2030年有望降至1元/kWh以下

本篇報告中,勢銀(TrendBank)選擇PEM電解槽、儲氫瓶氣態儲氫以及PEM燃料電池作為氫儲能系統構建的基礎,并基于全生命周期建模的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LCOS)來分析氫儲能的成本競爭力。

圖1 氫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模型

圖片

圖片來源:《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

結果顯示,1MW/5MWh氫儲能電站的平準化度電成本高達8.42元/kWh(功率成本、容量成本、運維成本、替換成本、替換周期、折現率、儲能效率、調峰利用小時數等關鍵參數詳見報告),遠高于鋰電池儲能的0.77元/kWh。

究其原因,目前PEM電解槽以及發電用PEM燃料電池尚未規模化生產,單位造價較高;且由于技術尚未成熟,目前相關設備的維護費用也較高;此外,較低的能量轉換效率、設備配置不合理等因素進一步推高了氫儲能發電系統的平準化度電成本。

勢銀(TrendBank)根據關鍵設備的降本空間、能量轉換效率的上升空間等一系列假設預測2030年氫儲能LCOS有望降至1元/kWh以下。

二、儲能時長對氫儲能LCOS的影響不顯著
儲能時長對LCOS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容量成本的變化上。
容量成本是儲能系統中與儲能容量相關的設備和施工的成本,如氫儲能中的壓縮機、儲氫裝置的設備費用和相應的施工費用;功率成本是儲能系統中與功率相關的設備和施工的成本,如氫儲能系統中的電解槽、燃料電池等設備和相應的施工費用。
據勢銀(TrendBank)測算,氫儲能單位容量成本約為鋰電池儲能的1/3;5小時儲能的氫儲能系統的容量成本占全系統總成本的比例遠小于10%;對比來看,相同儲能時長下,鋰電池儲能系統中與儲能容量相關的電池成本占比較高,約為88%左右。
由此可見,隨著儲能時長的增加,氫儲能系統單位投資成本的增量(僅增加儲氫裝置成本)將遠小于鋰電池(增加電池組)。
相應地,儲能時長對氫儲能LCOS的影響不顯著,相關測算如下圖所示。

圖2 2030年100MW氫儲能電站50小時以上儲能時長下LCOS

圖片

圖片來源:《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

據勢銀(TrendBank)測算,儲能時長增加5倍,氫儲能LCOS僅增加一倍不到。

三、氫儲能整體能量轉換效率提高10%, LCOS將降低11%

本報告基于2030年100MW/20小時儲能的氫儲能電站,以能量轉換效率、調峰利用小時數、單位功率成本、單位電價、單位容量成本等關鍵參數對LCOS進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氫儲能LCOS對能量轉換效率及調峰利用小時數最為敏感。

圖3 2030年氫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敏感性分析(100MW/20小時儲能)圖片

圖片來源:《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

如上圖所示,中部的綠色坐標軸表示空白對照組的平準化度電成本(0.92元/kWh);柱形圖表示各個影響因子增加或減少10%比例后, 100MW/20小時儲能的氫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的變化幅度。當“電-氫-電”綜合能量轉換效率在51%的基礎上減少10%,氫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相比對照組將提升至1.02元/kWh,增幅達11%;相應地,氫儲能LCOS對10%調峰利用小時數變動的敏感性為9%。

四、設備配置優化可降低氫儲能LCOS
據勢銀(TrendBank)測算,若1MW制氫配1.2MW發電,分別按照70%和40%的效率計算,則一天8小時的制氫量只夠燃料電池發電1.56小時。
如果燃料電池一天24小時發電,則1MW制氫只需要配置80kW的燃料電池,可大幅降低初始投資及后續運維成本。
圖4 氫儲能設備配置優化分析

圖片

圖片來源:《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

勢銀(TrendBank)認為,制氫裝置和發電裝置的功率大小應按照實際制氫小時數和發電小時數進行優化配置;若配置不合理,或將出現電解槽的制氫量不夠燃料電池發電的情況,將大大影響整站的運行經濟性。


以上內容均摘自勢銀發布的研究報告《氫儲能成本競爭力分析》


昵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
全統一服務熱線
024-89334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沁源县| 龙川县| 焦作市| 时尚| 青冈县| 武城县| 长乐市| 贺兰县| 镇安县| 胶南市| 南京市| 潢川县| 叶城县| 台安县| 平远县| 易门县| 阿拉尔市| 阳泉市| 陈巴尔虎旗| 达州市| 西充县| 西昌市| 岳西县| 长治市| 广饶县| 昭通市| 任丘市| 潮州市| 芮城县| 平顶山市| 雷山县| 大姚县| 江川县| 贵南县| 稻城县| 四平市| 伊宁市| 尤溪县| 股票| 宁远县|